未签财产协议:离婚时财产如何“公平分”?您的位置:首页 > 专业领域 > 婚姻房产 > 婚姻房产知识点
夫妻未签订书面财产协议,离婚时财产如何分割?这是许多家庭在面临离婚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。根据《民法典》第1087条,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;协议不成的,法院按照照顾子女、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。这一规定既体现了对弱势方的保护,也确保了财产分割的公平性。
首先,“共同财产的认定”是分割的前提。根据法律规定,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、奖金、投资收益、继承或受赠财产(明确归一方的除外)等。例如,夫妻婚后购买的房产、车辆,以及一方经营企业的收益,均属共同财产。但婚前财产、因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、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,属于个人财产,离婚时不予分割。司法实践中,法院会通过审查财产取得时间、资金来源等证据,区分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。
其次,“分割原则”体现公平与保护。在协议不成的情况下,法院会遵循以下原则:一是均等分割原则,即共同财产原则上按50%比例分配;二是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原则,若子女由一方抚养,或女方在婚姻中付出较多(如照顾家庭、放弃职业),法院可能判令其多分财产;三是照顾无过错方原则,若一方存在过错(如出轨、家暴、虐待家庭成员等),无过错方可主张多分财产。例如,丈夫因出轨导致离婚,法院可能判令其少分20%财产,并将子女抚养权判给女方。
最后,“隐藏财产的法律后果”严重。若一方隐藏、转移、变卖共同财产,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,法院可对其少分或不分。例如,妻子私自将夫妻共同存款转至亲属账户,或丈夫在离婚前低价变卖房产,法院可判令其返还该部分财产,并少分其他财产。此外,若一方在离婚后发现对方隐藏财产,可在发现之日起三年内提起诉讼,要求重新分割。
实务中,建议夫妻在婚前或婚后签订财产协议,明确财产归属及分割方式,以避免后续纠纷。若未签订协议,离婚时应保留财产证据(如房产证、银行流水、投资记录等),并咨询律师制定分割方案。同时,双方应诚信履约,避免通过隐藏财产等方式损害对方权益,否则可能承担法律责任。
婚姻中的财产分割,本质上是责任与权益的平衡。理解法律规则,既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,也能促进离婚程序的顺利进行。如果有更多问题,请拨打咨询刘颖新律师:136712958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