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
		夫妻共同房产析产:配偶财产份额怎么算?您的位置:首页 > 专业领域 > 婚姻房产 > 婚姻房产案例
在婚姻关系中,房产往往是夫妻共同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当婚姻走到尽头,或因其他原因需要析产时,如何确定配偶应分得的财产份额,成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。
夫妻共同房产的析产,核心原则是“平等分割,兼顾贡献”。若双方无特殊约定,且房产为婚后共同购置,那么原则上应各占50%份额。比如,一对夫妻婚后共同贷款购买了一套商品房,登记在双方名下,离婚时若无其他特殊情况,房产价值评估后,双方各得一半。
但现实情况往往更复杂。若一方婚前支付了首付,婚后双方共同还贷,析产时就需要细分。根据法律规定,房产归首付方所有,但首付方需向另一方补偿“共同还贷金额×50% + 增值部分×50%”。假设婚前首付30万,婚后共同还贷50万,房产增值20万,那么首付方需补偿另一方(50万×50% + 20万×50%)= 35万。
还有一种情况是,双方婚前均有出资。此时,按出资比例分割更合理。比如,甲婚前出资40万,乙婚前出资20万,婚后共同还贷及增值部分平分,最终甲占(40万÷60万)×50% + 50%×50% ≈ 58.3%,乙占41.7%。这种分割方式,既考虑了出资差异,又保障了双方的公平。
析产公证是保障双方权益的重要环节。办理时,需准备身份证、结婚证、房产证、离婚协议或法院判决书等材料,双方共同到公证机构申请。公证员会制作谈话笔录,确认分割方案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,无欺诈、胁迫。公证后,公证书成为后续过户的重要依据。
析产后,房产过户需按流程操作。先到房产交易中心办理转绘,再到税务部门申请免征契税,最后到房管局办理过户,缴纳登记费、交易手续费后,领取新房产证。整个过程需确保材料真实,按要求操作,避免后续纠纷。
在析产时,还需区分被继承人的个人财产与家庭共有财产。个人财产如婚前财产、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,具有排他性;家庭共有财产则是家庭成员共同劳动、经营所得,如共同购置的房产。划分时,需查看财产来源、登记情况等证据,有争议可协商或诉至法院。
如果有更多问题,请拨打咨询刘颖新律师:136712958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