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领域Specialized field

联系我们Contact Us

了解更多我们的详细信息,请致电136 7129 5837

或给我们留言在线留言

已流转经营权的宅基地拆迁:三方利益如何公平分配?您的位置:首页 > 专业领域 > 房屋拆迁 > 房屋拆迁知识点

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,越来越多农户将宅基地通过出租、合作等方式长期流转给第三方,用于发展民宿、农家乐、乡村旅游等产业。这种“三权分置”下的土地流转,激活了农村沉睡资产,也催生了新的经济活力。然而,当这类已流转的宅基地遭遇征收拆迁时,补偿款究竟应如何在所有权人(村集体)、资格权人(农户)和经营权人(投资者)之间合理分配,成为实践中亟待厘清的难题。

一、三权分置下的权利结构:各主体的法律地位

要解决分配问题,首先要明确宅基地“三权”的法律属性:

所有权: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,体现为对土地的最终支配权;

资格权:属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(农户),是其依法申请和使用宅基地的身份性权利;

经营权(使用权):通过流转取得,由第三方实际占有、使用并经营宅基地,具有一定的用益物权性质。

在流转期间,农户保留资格权,集体保留所有权,而经营权则让渡给投资者。一旦拆迁发生,土地不再具备使用价值,三权同时面临终结,各方利益自然产生交集与冲突。

二、补偿项目的构成与归属原则

拆迁补偿通常包括以下几类,应根据其性质分别归属:

1.土地补偿费

针对土地本身价值的补偿,源于集体土地所有权。根据《土地管理法》及司法解释,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,用于集体成员的公共利益或分配。

→归属:村集体(所有权人)

2.地上建筑物补偿费

对房屋、民宿、装修、附属设施等的补偿。若建筑由经营权人出资建设并持有合法手续,应归其所有;若为农户原有房屋,则归农户。

→归属:实际出资建设者(通常为经营权人)

3.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

包括绿化、果树、大棚等。若由经营权人投入种植或安装,补偿应归其所有。

→归属:实际投入者(经营权人)

4.停产停业损失补偿

民宿、餐厅等经营性项目因拆迁导致收入中断,应获得合理补偿。该补偿与经营行为直接相关,理应由实际经营者享有。

→归属:经营权人(投资者)

5.安置补助费与社会保障费用

用于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与长远生计,与农户的资格权紧密相关。因农户失去宅基地使用资格,应获得相应安置支持。

→归属:农户(资格权人)

6.搬迁、临时安置费用

实际使用人需搬离,应获得合理补助。

→归属:实际搬迁方(通常为经营权人)

三、分配原则:以合同约定为基础,以公平合理为补充

尽管法律未对流转宅基地拆迁补偿分配作出统一规定,但司法实践普遍遵循以下原则:

1.尊重合同约定:流转合同中若已明确拆迁补偿归属,应优先按约定执行;

2.谁投资、谁受益:对经营性投入和建设投入,补偿应倾向实际投资人;

3.保障农民基本权益:农户作为资格权人,虽未直接经营,但失去宅基地资格,应获得安置性补偿;

4.集体享有土地权益:村集体作为土地所有者,有权参与土地补偿费的分配与使用决策。

四、实践探索与制度建议

部分地区已在试点中探索“三方协商+政府引导”的补偿机制:

浙江德清:在民宿拆迁中,明确经营权人可获得建筑补偿、停产停业损失和搬迁补助,农户获得安置补助,集体获得土地补偿并用于成员分红;

成都郫都区:推行“补偿资金预存+三方共管”模式,确保补偿款在争议解决前不被单方领取。

建议未来从制度层面:

1.鼓励流转合同明确拆迁条款,包括补偿项目归属、协商机制、争议解决方式;

2.地方政府出台指导性意见,细化不同类型流转宅基地的补偿分配规则;

3.建立调解与仲裁机制,及时化解三方纠纷,避免项目停滞;

4.推动宅基地资格权有偿退出机制,为农户提供更多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