拆迁协议中“模糊条款”引发争议,如何解释?您的位置:首页 > 专业领域 > 房屋拆迁 > 房屋拆迁知识点
拆迁协议中若出现“适当补偿”“合理期限”等模糊条款,常成为拆迁方与被拆迁人争议的导火索。拆迁方可能以“适当”为由降低补偿标准,或以“合理”为由拖延履行义务,被拆迁人该如何应对?这需要从合同解释原则、模糊条款的认定和争议解决途径三方面分析,明确法律规则,维护自身权益。
根据《民法典》合同编,合同条款应明确具体,避免歧义。若条款存在两种以上解释,应按照“通常含义解释”“整体解释”“目的解释”等原则确定其真实意思。例如,“适当补偿”若未明确补偿范围或标准,应结合合同目的、行业惯例或当地政策,推断双方真实意图;若仍无法确定,可参照类似案例或市场价格,确保补偿公平合理。实践中,法院在审理此类纠纷时,通常会倾向于保护弱势方(被拆迁人)的利益,避免拆迁方利用模糊条款损害被拆迁人权益。
若拆迁协议中的模糊条款导致争议,被拆迁人可采取以下步骤:第一步,收集证据。包括协议文本、谈判记录、沟通记录(如短信、邮件)、当地补偿政策文件等,证明双方对条款的真实意图;第二步,协商或调解。可与拆迁方沟通,要求其明确条款含义或补充协议;若协商无果,可申请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或拆迁管理部门介入调解;第三步,法律途径。若调解仍无进展,被拆迁人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,要求法院对模糊条款进行解释或判决拆迁方履行义务。例如,某地拆迁协议约定“适当补偿搬迁费”,被拆迁人起诉后,法院结合当地搬迁费标准,判决拆迁方按市场价支付,维护了被拆迁人权益。
为避免模糊条款引发的争议,被拆迁人在签订协议前应仔细审查条款,要求拆迁方明确补偿范围、标准、支付方式和期限等关键内容;若拆迁方拒绝明确,可拒绝签字或要求补充协议。此外,被拆迁人还可咨询专业律师,确保协议内容合法合规,减少后续风险。
拆迁协议是双方权利义务的依据,模糊条款不能成为拆迁方逃避责任的借口。被拆迁人应积极收集证据,通过协商、调解或法律途径明确条款含义,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如果有更多问题,请拨打咨询刘颖新律师:136712958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