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
		分家析产的核心法律依据——并非“约定优先”这么简单您的位置:首页 > 专业领域 > 分家析产 > 分家析产知识点
分家析产的法律基础主要源于《民法典》物权编、婚姻家庭编及继承编,核心是对“家庭共有财产”的分割,而非单纯的“家庭约定”。首先需明确,只有“共同共有”或“按份共有”的财产才属于分割范畴,比如家庭成员共同出资盖的房屋、共同经营生意所得的收益等;而个人财产(如一方婚前购买的房产、他人明确赠与个人的财物)即便在家庭生活中使用,也不属于分割对象。
实践中常见误区是“父母说了算”,但若父母处分的是家庭共有财产(如包含子女出资的房产),未经过其他共有人同意,该处分行为可能无效。例如,父母私下将子女共同出资盖的老房过户给其中一个子女,其他子女可通过诉讼主张分割权益。此外,分家析产需遵循“公平原则”,并非完全按人头均分,需考虑各成员对共有财产的贡献大小、生活需求(如未成年子女、无劳动能力成员的权益需优先保障),这一点与“继承”中“一般均等分割”的规则有明显区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