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领域Specialized field

联系我们Contact Us

了解更多我们的详细信息,请致电136 7129 5837

或给我们留言在线留言

家庭分家单的法律效力认定与拆迁房屋归属问题您的位置:首页 > 专业领域 > 分家析产 > 分家析产案例

【案情简介】

张某 1 起诉,诉讼请求:一是确认 1987 年 9 月 15 日张某祥、张某强、张某 2、张某 1 签署的《张某强兄弟分家清单》合法有效;二是判令北京市房山区某庭 Y 里 Y 号楼 Y 层 Y 单元 YYY 房屋归张某 1 所有;三是诉讼费由被告承担。张某祥与张某琴是夫妻,有三子一女,分别是张某华(曾用名张某强)、张某 2、张某 1、张某媛。张某祥于 2001 年 8 月 10 日去世,张某琴于 2021 年 11 月 15 日去世。张某华于 2015 年 7 月去世,有一女张某 4。张某媛于 2019 年去世,有一女赵某。张某 2 有一子张某 3。1987 年 9 月 15 日,代书人李文山代书,陈某见证,张某祥与张某华、张某 2、张某 1 签了《张某强兄弟分家清单》,对家庭财产和赡养老人义务有明确约定。其中 56 号院宅基地上房屋约定:老宅新正房三间,两间归父母用,父母负责建两间厢房归张某 1,父母不在时此院财产归张某 1。后来 56 号院房屋翻建,北房三间、西厢房三间、东厢房三间(张某 1 出资)。张某 2 分得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某路五条 18 号院房屋,张某华分得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某路五条 20 号院房屋。2013 年 7 月,因房山长阳 X 项目建设,56 号院房屋被拆,获两套安置房,608 房屋和 902 房屋。608 房屋虽登记在张某琴名下,但依据分家清单,其实际所有权人为张某 1,签《安置房协议书》时张某琴也表明 608 房屋为张某 1 所有。张某 2 分得的房屋拆迁也有安置房,若 608 房屋不属于张某 1,对张某 1 不公平。张某 2、张某 3 辩称不同意张某 1 请求。一是本案超民事诉讼法 20 年最长诉讼时效,1987 年分家清单应于 2007 年 9 月14 日起诉确认有效。二是分家清单无效,涉及张某琴身故后个人财产处分,未经其书面同意和签字,其他家庭成员不能代表其做决定。三是 56 号院 2013 年拆迁,608 房屋登记在张某琴名下,2016 年张某琴将其遗赠给张某 3 并公证,2021 年张某琴去世,张某 3 接受遗赠。此外,56 号院共回迁五套房屋,均是张某琴个人财产,要求一并处理,张某 3 是安置人员,户口与张某琴同一户口,拆迁时是农民身份,院落中有其拆迁利益。张某 3 已就 608 房屋另行提起遗赠纠纷。张某 4 同意张某 1 请求,认为分家清单是家庭协议,不应反悔。赵某也同意张某 1 请求,称张某琴曾说过拆迁后房屋归张某 1。法院审理中,调取 56 号院拆迁档案和拆迁政策。拆迁政策对房屋合法建筑面积认定、选择定向房屋安置原则、被拆迁人选购定向安置房结算等有规定。56 号院拆迁档案显示,有《说明》表明宅基地 180 平方米归张某琴、175 平方米归张某 1 等内容,还有《无证件说明》、北京市房屋条件登记表、房屋拆迁补偿价格通知单等内容。2013 年 12 月 20 日,张某琴与北京中房新城房地产有限公司签《拆迁安置补偿协议》,后张某琴、张某 1 分别与北京房山新城实业有限公司签《安置房协议书》。2014 年 3 月 18 日,张某琴与北京某房地产有限公司签《拆迁安置补偿协议》(补充协议)。还有《直系亲属关系证明》《房屋转让协议书》。庭审中,张某 1 提交《张某强兄弟分家清单》,证明分家情况。经调查,张某强、张某 2 婚后分别在新建六间房屋中的三间居住,形成两个独立院落。张某 1 与父母在老房居住,房屋有翻建、新建,张某 1 在此结婚,张某祥在此去世,张某 1 小家庭与张某琴一直在此居住直至拆迁。期间,56 号院户籍分户,张某琴一户,张某 1 小家庭一户。2003 年 5 月,张某 3 因上学户籍迁回政策限制,迁入 56 号院,但未在此居住。56 号院拆迁后,张某琴在 608 房屋居住,2017 年房屋取得所有权证。三名子女履行赡养义务直至张某琴去世。张某 2、张某 3 提交遗嘱书等证据,证明 608 房屋张某琴遗赠给张某 3,张某 3 接受遗赠且户口在 56 号院。张某 1、张某 4 和赵某认可证据真实性,但不认可证明目的。

【刘颖新主任律师评析】

在这起案件中,关键在于对分家单的效力认定以及由此引发的房屋所有权纠纷。首先,关于分家单的效力。在农村,分家单广泛存在,虽非严格法律术语,但涉及多方面内容。对于其认定,要综合考虑形成时间、参与人员、背景和内容等。本案中,张某 1 提交的 1987 年分家单对家庭房屋和财产有详细安排,且各方后续的生活状况、居住情况和赡养情况都与分家单相符。张某 2、张某 3 提出张某琴未签字问题,但这与传统分家习俗不符,不能以此否定分家单效力。而且分家单是各方真实意思表示,对各方有法律约束力,应确认其有效。同时,被告提出的诉讼时效抗辩也不成立,因为分家后各方按内容履行,未出现争议,不存在一方权利持续受损情况。其次,关于房屋所有权。56 号院拆迁后的回迁安置房,依分家单本意,应归张某 1 所有(除非涉及与身份直接关联的利益)。根据拆迁安置政策,以张某琴名义拆迁房屋的合法建筑面积部分,除因张某琴身份多出的部分利益归张某琴外,其余应按分家单处理。张某 3 称户口在册应享拆迁利益,但张某 3 是因上学户籍迁入且对地上物无贡献、未在此居住,属于“空挂户”,其主张缺乏依据。综合来看,对于张某 1 主张的 608 房屋所有权,应按房屋面积所占比例确定其合理份额,张某 1 应享有其中 68.2%份额。这种处理既尊重了分家单所体现的家庭内部约定,也兼顾了拆迁政策和实际情况,保障了各方合法权益在法律框架内的合理平衡。

【法律依据】

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<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>的解释》第九十条、第一百零八条之规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