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房产,再亲近也无法继承——了解房产继承的“禁区”您的位置:首页 > 专业领域 > 房产继承 > 房产继承知识点
在许多人的观念中,父母的房产理所当然应由子女继承。然而,现实远比想象复杂。并非所有房产都能顺利传承,也并非所有“亲人”都能如愿继承。在法律的框架下,有些房产因权属、性质或行为问题,即便血缘再近,也无法继承。了解这些“不能继承”的情形,有助于我们理性规划家庭财产,避免日后纠纷。
一、只有使用权,没有所有权的房产不能继承
继承的前提是被继承人对房产拥有合法产权。若房产本身不属于个人私有财产,则无法作为遗产继承。
公有住房(公租房):公租房的产权属于国家或单位,个人仅享有居住使用权。承租人去世后,使用权不能继承,但符合条件的同住亲属可申请变更承租人继续居住。
农村宅基地使用权:宅基地所有权归村集体,村民仅享有使用权。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(如已转为城镇户口的子女)不能继承宅基地使用权,但可以继承其上建造的房屋。需注意:一旦房屋倒塌,村集体有权收回宅基地。
小产权房: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、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的“小产权房”,因违反国家土地管理法规,不具有合法产权,不属于法律认可的遗产,自然无法继承。
二、共有财产中,属于他人的份额不能继承
房产虽登记在父母名下,但未必全部属于遗产。例如,夫妻共有的房产,一方去世后,先析出配偶所有的50%份额,剩余50%才属于被继承人的遗产,由继承人依法继承。
若父母一方去世时未及时办理继承手续,另一方再婚,继父或继母也可能成为第一顺序继承人,进一步复杂化继承关系。
三、存在法定障碍的继承人,将丧失继承权
即使房产属于可继承范围,若继承人存在以下行为,将依法丧失继承资格:
1.故意杀害被继承人;
2.为争夺遗产杀害其他继承人;
3.遗弃或虐待被继承人,情节严重;
4.伪造、篡改、隐匿或销毁遗嘱,情节严重;
5.以欺诈、胁迫手段妨碍被继承人设立遗嘱。
四、违法建筑或产权不明的房产不能继承
被认定为违法建筑的房屋,因不具有合法产权,无法办理登记,自然不能继承。
存在产权纠纷、抵押、查封等权利瑕疵的房产,在问题解决前,继承程序也无法进行。
五、遗嘱无效或指定他人,也可能“无法继承”
若被继承人立有合法有效的遗嘱,将房产赠与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(如朋友、保姆),则其他子女即使为亲生,也无法继承。
遗嘱若因形式不合法(如打印遗嘱未每页签名)、立遗嘱时无民事行为能力等导致无效,则按法定继承处理,但原指定继承人仍可能无法如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