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领域Specialized field

联系我们Contact Us

了解更多我们的详细信息,请致电136 7129 5837

或给我们留言在线留言

云端数据的“隐形遗产”:未公开照片文档如何证明与主张?您的位置:首页 > 专业领域 > 房产继承 > 房产继承知识点

“我妈去世后,我在她的云盘里发现了上千张照片和几十篇日记,可云服务提供商说‘用户隐私优先’,不肯给我看。”2025年夏,成都的王先生在整理母亲遗物时,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——云端数据的继承为何如此艰难?

随着云存储的普及,越来越多的人将照片、文档、视频等数据存放在百度网盘、iCloud等平台。这些数据看似“无形”,却可能承载着被继承人的情感记忆、家庭历史甚至商业秘密。然而,当被继承人去世后,继承人要获取这些数据,往往面临技术、法律与伦理的三重障碍。

从技术层面看,云端数据的访问依赖于账号与密码。若被继承人未留下登录信息,继承人即使持有法院调查令,也可能因“无法验证身份”被服务商拒绝。2024年南京一起云盘继承案中,原告作为继承人要求服务商提供被继承人的照片,服务商以“需本人登录”为由拒绝,法院虽支持原告的请求,但服务商仍以“技术限制”为由拖延,最终耗时8个月才完成数据交接。

法律层面,云端数据的性质存在争议。一方面,根据《民法典》第1122条,数据若具有财产价值(如商业文档、未发表的著作),可被认定为遗产;但另一方面,若数据仅涉及个人隐私(如私人照片、日记),则可能受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保护,继承人无权擅自查看。2025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例中,继承人要求获取被继承人云盘中的全部数据,法院最终仅支持转移已公开的文档,并裁定“私人照片、聊天记录等属于隐私,继承人不得主张权利”。

更复杂的是,部分云端数据可能涉及第三方权益。例如,被继承人与他人合作的商业计划书、未公开的发明专利等,若继承人擅自公开或使用,可能引发侵权纠纷。2024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判决的一起案例中,继承人从被继承人云盘中获取了未申请的专利技术,并以此申请专利,最终被法院认定为“侵犯商业秘密”,需赔偿合作方50万元。

为解决云端数据继承难题,部分地方已开始试点“数字遗产协同管理机制”。2025年,上海市徐汇区出台规定,允许继承人在提供公证书或法院判决书后,向服务商申请“数据接管服务”,由民政部门指定的第三方机构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:涉及财产价值的数据(如合同、专利)可转移给继承人;涉及隐私的数据(如照片、日记)则封存保管,仅在必要时由法院调取。

对于普通家庭而言,预防纠纷的关键在于“提前规划”。被继承人生前可通过遗嘱明确云端数据的处置方式,例如指定继承人管理特定文件夹,或要求服务商在用户死亡后将数据移交至指定账户。同时,可定期备份重要数据至本地硬盘,避免因服务商关闭或数据丢失导致遗产灭失。

云端数据的继承,本质上是数字时代“隐私权”与“财产权”的博弈。如何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,让合法继承人获取应有的遗产,仍需法律与技术的双重创新。

若有更多问题,请拨打咨询刘颖新律师:13671295837